11.20.2010

全球人口流動的政治經濟學

凌劍豪@Roundtable
04-08-2010 信報

近日歐美兩國均發表一 些與移民有關的報告及法案,令移民問題再次成為兩地政治的熱話。歐洲方面,歐盟統計局發表了最新的人口統計數字,指出截至2010年1月1日,歐盟成員國 的總人口數字突破5億,增張主因是移民湧入。學者指出每年有300萬至400萬非法移民,並以每年50萬的速度增長。

在大西洋的另一方,美 國亞利桑那州新移民法的部分條款被聯邦法院駁回。雖然法庭對那條被美媒體形容為本世代最嚴苛的法案說不,但近半的美國市民贊成這法案。打擊非法移民問題是 每個國家均面對的難題,但對歐美等已發展國家來說,這問題比發展中國家更複雜,關鍵在於移民問題不但是治安問題,更牽涉政治、經濟和文化。

歐美移民政策陷兩難
假如我們重新把歐美各國的人口金字塔與發展中國家比較,不難發現勞動人口減少,是歐美國家面對的問題。研究現 代化理論及後物質主義(post-materialism)的權威英格赫(Ronald Inglehart)指出,當國家走進現代化發展後期,市民會因追求生活質素而減少生育,國家人口繼而慢慢走向老化。

以歐洲為例,學者指 出,以現時的出生率及人口壽命推算,於2050年歐洲的勞動人口將會減少2000萬。政府應對人口老化所帶來的問題,一方面是鼓勵國民生育,但往往成效不 大;另一方法便是改善移民政策,吸引年輕人口到該國定居及投資。然而,修改政策往往同時吸引非法居留人士,希望藉制度的漏洞為自己及子女創出新天地。於 是,已發展國家的政府面對收緊與放寬的兩難。

移民是助力還是阻力?
此外,新移民對國家政治及經 濟運作是助力還是阻力,仍是非知之數。誠然,來自外地的熱錢可以刺激經濟,提供新的資金來源,但由於那些投資大多集中房地產,往往令該地的房地產價格不合 理上升,對當地市民造成沉重的負擔,香港及內地房地產市場便是最佳佐證。

假如不是投資移民而是工作移民,這些勞動人口往往以較低的工資受 僱,直接與當地的年輕人競爭,同時衝擊當地文化,在經濟轉差時便成為右翼政黨的代罪羔羊,亦吸引年輕人加入這些政黨。一旦移民社會醒覺自身的地位及權利, 往往組織強大的壓力團體,以經濟手段向政府施壓。身在狹縫的歐美政府究竟往哪裏去自是後話,但全球化的人口流動問題,卻早已超過政府可掌控的範圍,成為國 內外政治的禁忌。

http://rtportal.wordpress.com/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